|  收藏本站
中文  |  English

 首页  >乡村振兴  >云南凤庆: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云南凤庆: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2020-11-10  来源:云南日报

  百年古道马铃声回响,礼乐名邦钟灵毓秀,山水田园相得益彰……凤庆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自然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滇西南文化重镇。


  如何整合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独具凤庆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近年来,凤庆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将“山、水、人、吃、住、行、购、游、娱”融为一体,打造历史文化景观区、山水自然景观区、休闲农业景观园等“十大景观群”。把房、村、镇、城与旅游开发风貌规划统一,力争将旅游产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沿线旅游“八大要素”,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努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为游客打造“快进慢游”新体验,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6亿元。


  文旅融合再现百年古道繁荣


  骡马踏出的深坑烙印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可鉴,街道两侧带有江浙风格和南诏特色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一栋栋百年老屋虽已蒙尘,但依稀可以在雕梁画栋间寻觅当年的繁华。驻足细听,当年响彻古道的马铃声和清脆的马蹄声仿佛萦绕耳畔……


  鲁史古镇居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东南北三面环水,因地理位置险要,是这条古道上的唯一关津要塞。南来北往的行人在此定居,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澜沧江青龙桥建成,商旅与日俱增,外地商人纷纷入住,成为滇西顺宁茶马古道上的第一大物资集散地。


  “鲁史古镇是凤庆江北片区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鲁史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中心主任杨武光介绍,古镇由三街、七巷、一广场构成,三街七巷以四方街为集镇经纬线的中点,呈圆状分布,目前集镇总体保存完好,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在保护的前提下,我们积极探索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的合理利用方式,发挥好这一独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以保护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古镇经济活力。”杨武光表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实惠,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保护,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具体工作中,当地出台了《凤庆县鲁史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明确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环境协调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的历史完整性和现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划出满足保护要求、反映环境特点、界线清楚、便于实施和管理的范围,确定保护等级,进行分级控制和采取维护、修复和重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规划提出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区域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推动民族、民间工艺得以保存、流传和发展。


  “鲁史的文化底蕴是这里的魅力所在,茶马古道所带来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在此汇集,让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熠熠生辉。”在古镇里经营客栈的茶金祥表示。茶金祥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募集千万元资金对古镇内的阿鲁司巡检司进行了修缮和复原。在他看来,鲁史古镇相关景点的修复打造势在必行,只有尽快布局一批古镇旅游业态支撑,才能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把这一份璀璨的文化遗产呈现给更多人。


  茶旅融合重焕千年茶尊生机


  凤庆种茶、制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除有“世界滇红之乡”的美誉,独特的地理气候造就了这里众多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尊就生长于此。自2006年来,每年举行的茶王觐拜活动都吸引着10余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茶人前来,锦秀茶尊和茶王村的知名度也得到不断提升。


  以此为契机,锦秀村以实施锦秀茶尊保护、茶王周边面山绿化、特色民居改造建设、道路建设、洁净村庄等工程为抓手,不断推进茶王村美丽乡村建设。锦秀村党支部书记罗正春介绍,如今茶王村周边片区各类环境监测指标均名列全县前茅,良好的生态成为锦秀村第二张亮丽的名片。


  茶王村村民李玉禄对此感受颇深。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制茶人和第一批民宿、农家乐的从业者,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锦秀茶尊对本地茶产业、旅游的带动,他所经营的甲山玉禄古茶树有限公司和茶王印象庄园近年来营业收入都在不断增加,达到200余万元。


  目前,茶王村周边兴起的古茶加工厂达到了20余家,民宿5家,餐饮饭店4家,全村家家都种茶、制茶,村民收入也逐年提高。为打造本地的乡村旅游亮点,锦秀村通过整理茶尊进化繁衍资料、探寻茶尊与茶马古道历史渊源、加大茶文化的挖掘力度,不断丰富茶尊文化符号。规划建设养生、拜茶、康体综合旅游一体化项目,形成古茶采摘、加工、体验、品鉴、交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锦秀村村“两委”也积极发挥作用,通过茶尊古茶合作社对茶叶原料进行严格监管,统一把好成品质量关,确保茶叶产品有机、生态、优质。同时,引导住宿、餐饮业不断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倡导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发展。


  农旅融合挖掘农耕文化魅力


  从鲁史镇出发,约1小时即可抵达诗礼乡古墨村。隐藏在核桃林中的小村古墨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古磨、古房、古木、古桥,加上村内清澈见底的10余条河涧溪流,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进入村中,最惹眼的是石条为基、垒石为墙、石板铺院、青石板为顶的流浪河古磨坊群。古墨村党总支书记杨定平介绍,该磨坊群建筑最早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当地居民通过传统和自然有机结合的方式自行设计建造的乡土建筑,是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对研究本地的农耕文化、村落文明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最令我们古墨人骄傲的是核桃林,除环村而生的200余株古核桃树外,全村还有近万亩的核桃树,可以说,整个村子都在核桃林中。”杨定平说,这一绿色生态的产业不仅让村民增收致富,也让大家享尽了绿色之福,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优美景致。


  近年来,凤庆县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该村古磨坊片区进行保护与开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在巩固提升核桃、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融合发展“农+旅”产业,积极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做活生态经济文章,打造古墨生态特色旅游名片。


  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和餐饮住宿服务的逐步配套,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和人文故事,充分彰显“气候消暑性、环境绿色性、景观美学性、生活宜居性、旅游惬意性”的优势,古墨村先后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避暑小镇”,流浪河磨坊群也由原来认定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升级认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礼乡宣传委员罗新强介绍,古墨正结合生态避暑康养的旅游定位,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开发民宿和农家乐,在留住游客的同时增加村民的收入。目前古墨村开起了3家客栈,农家乐可同时接待200余人。仅去年就有近5万游客造访该村,带火了当地火腿、核桃油、香菇、木耳等地方农特产品销售,全村去年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记者 黄翘楚 李春林 吴沛钊)


如果您有全球生态新闻线索或生态文章,欢迎向我们报料或投稿。报料或投稿邮箱:wemsjst@163.com)。


1597222736953526.gif

【纠错】责任编辑:admin

关注生态网

《世界生态》杂志社版权所有 ISSN:2640-403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国务院侨务办3号楼